月是“羊城”浓 三代人的努力,百余年的坚守,只为“羊城”月浓 ——题记 中秋,这个盛满深情和寄托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在中国人们的心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而在这个节日里,月饼作为传统的庆祝食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有着百年历史的羊城月饼,在见证中华民族历史变迁的同时,传承与创新相融,美食与文化益彰,赋予了月饼更为丰富的内涵和特色。
缘起一轮明月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赤地千里。在那样的年代,老百姓对生活唯一的要求,就是有片赖以生存的田地,或拥有一技之长。但在时代的洪流中,即使是这样简单朴素的梦想,对大部分老百姓来说,都是奢望。因此,年仅十来岁的童克宽就已对那个饥寒交迫、缺衣少食的年代,深有体会。 在童克宽15岁那年的中秋节晚上,看到别人都在月下吃着糕点,赏着明月,他却只能双手摸着咕咕叫的肚子。看着那一轮皎洁的圆月,幼小的童克宽,产生了无限的憧憬:我要是也能和其他小朋友们一样,吃着糕点,赏着明月,该是多么幸福啊! 晚上,童克宽带着遗憾,怀着憧憬、伴着饥饿,进入了梦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在那皎洁的月光下,一位鹤发童颜的慈祥仙人,一手抚着童克宽的小脑袋,一手托着很多很多糕点,笑吟吟地对他说:“小朋友,想不想吃糕点?”“想!”童克宽毫不犹豫地说。“想吃糕点,就要学会制作糕点,你想不想学糕点制作?”“想!”童克宽还是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好,只要你学会了制作糕点,成为了糕点制作师傅,你就会有吃不完的糕点。”仙人说完,把手中的糕点递给童克宽,童克宽伸手去接,却接了个空,也由此从梦中醒来。 虽然是一个梦,但醒来之后的童克宽记忆犹新,印象十分深刻,他想:这仙人是不是特意来告诉我,要我长大后成为一名制作糕点的师傅?仙人说只要学会了糕点制作,就有吃不完的糕点,那只要我成为糕点制作师傅,岂不是永远不会饿肚子了?既然这样,那我一定要学会做糕点,一定要成为一名糕点制作师傅。此刻,童克宽在心底立下了宏愿。 或许,人生在世,万般遭遇,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童克宽立志成为糕点制作师傅的第二年,机缘巧合,辗转来到广州,经人介绍,进入了羊城莲蓉作坊当学徒,正式拉开了他人生的糕点制作之旅。
“羊城”的前世今生
广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又是广府文化的辐射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明清时期是中国唯一对外贸易的港口,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广州又称为羊城、穗城。据传,在西周末年,广州曾经发生了一次大饥荒!那时,民不聊生,饿殍遍地。忽有一天,南海上空传来美妙悠扬的琴声,随后飘来五朵五彩祥云,五位身穿五色彩衣的仙人,骑着不同毛色、口衔稻穗的仙羊降临广州。仙人让口衔稻穗的五色仙羊把优良的稻穗赠予广州百姓,并祝愿这一地区永无饥荒。随后,五位仙人便腾空飞逝,消失在空中,而五只仙羊则化为石羊留在广州山坡。 稻穗种下之后,果然承仙之愿,稻穗飘香,年年丰收,广州由此成为岭南最富庶的地方,百姓也再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广州百姓感激涕零,为感恩仙羊,把广州誉为“羊城”,亦有“五羊城”或“穗城”之称。据传,今广州惠福西路的五仙观,就是五仙降临之地。广州人在此为纪念五仙人,专门修建了五仙观,在大殿内还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在广州越秀山木壳岗上,建有连基座高达11米、体积约53立方米的五羊石雕像。五羊大小不一,主羊头部高高竖起,口中衔穗,回哞微笑,探视人间,其余四只,环绕其身,或耍戏,或吃草……还有羊羔在吸吮母羊的乳汁。五只羊姿态各异,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情趣横溢,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五羊石雕,被誉为广州的城徽,成为广州的城市标志之一,为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增色增辉。多年后,月饼以五羊石雕为LOGO,彰显月饼匠心独具之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底蕴的高度相融。 羊城莲蓉作坊以“羊城”为名,始创于1913年,是较早生产莲蓉馅料的食品作坊之一。 童克宽进入羊城莲蓉作坊时,年仅16岁。人虽小,心却大,或许是受梦境的启发,亦或是对糕点的执著与追求,加上勤劳聪慧、踏实肯干、不怕辛苦。每天起早贪黑,除了积极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外,认真向师傅学习各种糕点制作技术和流程。 童克宽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专注、专心,每一种糕点的制作流程、每一项糕点馅料的配料比例,他都要反复操作,刻苦钻研,精心调配,直到熟练掌握为止。没多久,童克宽熟练掌握了常见糕点的制作工艺和流程,并能够独自调配、炒制出风味独特的馅料。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糕点深深的热爱与执著的追求,童克宽不仅认真学习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馅料制作技术,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如每一分食材添加的重量、比例的控制,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极致,以此保证馅料口感的细腻独特。同时融合地方风俗与特色,不断地根据人们口感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整个过程,烦琐而繁杂,但正如童克宽所言:馅料制作工艺最精髓的地方在于对各种食材的精确控制。这也是童克宽长久以来的心得与感悟,更凝聚了中华糕点制作技艺与情怀的传承。 有人认为,师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永不衰竭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守价值观,始终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并且无论问题的前提条件发生了多大的变化,都能认清变化的本质,能够在解决问题时发挥出比其他人更大的能力和作用。童克宽诚然如此。 又是一年中秋节。月圆之夜,童克宽一边品尝着自己制作的羊城月饼,一边欣赏如画月色。“月圆人团圆”,自古以来,月饼就是中国人们表达团圆和思乡之情的食品。而在这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时代,童克宽深知,月饼对于中国人们的意义,不仅是食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之前,只是为了解决温饱,不至于饿肚子,现在,童克宽为的是事业,是使命:数十年的努力,只为那一夜——中秋之夜,为赏月的人们做出一款能够传递团圆、温暖和爱意的月饼。因为,月饼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历史与民俗文化的相融,承载着人们追求团圆、美满的情感寓意。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中秋佳节购买月饼几乎是每家每户的必须,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月饼都是老百姓在中秋佳节的刚性需求。童克宽想,月饼作为中秋佳节的象征,不仅要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更应体现出亲朋好友团聚、共度佳节的特点——那就是浓浓的亲情味,浓浓的幸福味。 用心制作的美味最能留住人。童克宽凭着这份对月饼糕点的执着精神和痴迷态度,穷尽一生之心智,从追梦少年到糕点师傅,用青春、用梦想、用面粉、用莲子、用豆类……把人生制作成了一系列不断创新变化的美食,并以此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中国月饼,种类繁多,按地域划分,有京式月饼、苏式月饼、滇式月饼、广式月饼等几大类。其中广式月饼,又称为广东月饼,以羊城月饼、莲香楼月饼、陶陶居月饼、利口福月饼等为代表,是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地区最著名的月饼之一。广式月饼起源于唐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 广式月饼的特色在于其制作工艺和口感。它采用精面粉、莲子、豆类、花生油、糖等优质原料,经过精细的搅拌、揉捏、成型等工序,制作出皮薄馅足、口感香酥的月饼,馅料多由豆沙、莲蓉、椰丝等组成,口感丰富,味道甜而不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式月饼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在传统的豆沙、莲蓉、椰丝等馅料的基础上,广式月饼还推出了更多新口味,如巧克力、坚果等。此外,广式月饼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的糕点制作师傅,尽管两鬓染霜,童克宽依然初心不改,致力于传授和弘扬,将毕生宝贵经验与技艺悉数传承于儿子童怀顺,期望其将广式月饼馅料发扬光大。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神州大地,生机勃勃。在春天的故事声中,童怀顺再次将此重任交给了他的儿子即童克宽的孙子童小林。
百年老字号,增添新活力
出生于糕点烘焙世家,1975年出生的童小林从小耳濡目染,对糕点的制作有了一种特殊的热爱,也可以说是一种天赋,小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梦想——成为一位顶尖糕点制作师。并且,这个梦想随着时日的增长而坚定。从学校毕业之后,童小林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没有进入父亲工作的食品厂,而是选择继续学习。只不过这次的学习,不是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学习专业技能。因为他很清楚,要想成为顶尖的糕点制作专家,除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博众家之长,纳智慧之光,通过“社会”这座大熔炉锤炼自己,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积累海量的知识储备,以及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较好地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 童小林首先进入一家港资大酒店,学习厨艺,学习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随后,童小林进入多家食品餐饮公司,从事业务、管理等工作。通过在众多食品企业的工作实践,童小林视野更为开阔,思维更为敏锐,对食品行业的了解更为深刻,更是掌握了丰富的食品生产技术和食品企业管理与运营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这为他今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余年前的羊城莲蓉作坊,带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传承,携带着羊城莲蓉,一路走来。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三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厂房,集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综合型食品生产企业——广州市羊城莲蓉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专业生产中秋月饼馅料、中秋月饼、粽子、手信(广东特产糕点)、西饼面包、休闲食品、预制菜等品牌系列,以及星级酒店月饼OEM。月饼日产量可达40万只,各类馅料的年生产量达到2000吨,产品畅销全球。同时,还整合全球顶尖及全国领先的资源进行战略合作,打造了市场,研发、生产产品研发的铁三角。公司先后荣获粤港澳酒店糕饼产业十大领先金牌企业、粤港澳酒店业广式糕饼生产金牌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生产的“羊城”牌月饼成功跃居广式月饼五大品牌之一,并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童小林凭着对月饼制作工艺的深入研究和执着追求,始终用“良心”做馅料,用“匠心”做产品,用“诚心”做市场,用“贴心”做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稳定、优质的月饼,努力满足消费者对好月饼的期待,使“羊城月饼”这个百年老品牌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活力,真正实现“羊城味道,百年传承”。
月,还是“羊城”浓
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正如童小林所说:“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回报社会。企业如果没有爱心和担当就没有生命力,只有以服务大众、回报社会为终极目标,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童小林如此说,更是不遗余力地践行着,在推进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并在“脱贫攻坚”、“扶危济贫”、“兴教助学”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羊城”不仅承载了广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符号。也代表了从羊城莲蓉作坊到广州市羊城莲蓉食品有限公司百年品牌的历史文化传承,代表了童克宽、童怀顺以及童小林三代人的百年坚持与坚守,更代表了“羊城”的繁荣与活力,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月,还是“羊城”浓! |
Copyright © 2003-2026 广州市羊城莲蓉食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广陈路135号之一2层3层4层 备案号:粤ICP备18126841号